首页 > 基层动态 > 显示

东胜区:365精细化服务,让城市更好接纳少数民族群众

发布时间:2017/5/3 11:32:50    编辑:admin

 2016年12月20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在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召开全区城市民族工作现场会,系统总结、全面部署自治区城市民族工作。会上,东胜区所作的交流发言,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他们在社区推出的“365精细化服务法”,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种精细分类、精细服务的做法,为各地“让城市更好接纳少数民族群众,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融入城市”新探索,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与启示。 

    所谓“365精细化服务法”,“3”指的是,以干部了解、群众反映和信息化手段等3条途径,架起与少数民族群众之间的连心桥,实现“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6”指的是,以分析民情、建立台账、及时办理、反馈结果、群众评议、动态考核等6个步骤,办好少数民族的身边事,实现“有形”向“有效”的转变;“5”指的是,以组团服务、数字服务、代办服务、预约服务、错时服务等5种方式,解决好少数民族群众的诉求,实现“被动应付”向“主动服务”的转变。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总人口56万人,有蒙古、满、回等24个少数民族成分,少数民族人口约3.7万人,城市少数民族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口97%。 

    作为自治区城市民族工作进社区唯一试点地区,东胜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制定出台了《城市民族工作进社区试点实施方案》。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全面铺开”的工作思路,从72个社区中筛选出12个社区开展试点工作。各社区依托少数民族信息管理平台,对辖区少数民族群众进行精细分类,运用社区党组织365精细化服务法,建立健全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和转移进城少数民族群众服务管理体系,打造了一批具有影响力、带动力和示范作用的民族特色社区。 

    民族工作进社区 

    “安达” 为蒙古语,意为“兄弟”。2012年5月,安达社区从成立之初,就以“民族团结和谐社区”的目标来潜心构建。辖区总面积2.4平方公里, 总人口7899人,有蒙古、回、满、苗、土家、彝、壮7个少数民族,共计1083人。其中,蒙古族有847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8%。辖区内共有成型居民小区6个,有清真寺1处,民族幼儿园1所,蒙餐馆3家,民族特色文艺队伍4支。 

    在开展民族工作中,安达社区依托社区党组织365精细化服务法,不断完善民族工作机制,注重基础信息收集、注重社情民意反馈、注重群众需求满足,真正做到责任到岗、工作到位、联系到户、关系到人。在社区跟踪式的精细化服务下,进城务工牧民有效融入城市,获得了幸福感、归属感和自豪感。 

    2015年,进城务工的蒙古族牧民阿维斯哈图,从杭锦旗搬到安达社区,夫妻两人均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属于零就业家庭。社区干部在走访入户时得知他们的情况后,主动在辖区内对接岗位,帮助阿维斯哈图成功就业,成为小区物业人员;他的妻子进入社区组织的月嫂培训班,毕业后获得初级岗位证书,也成功就业。在社区的组织协调下,他们的两个孩子也都顺利就读于蒙古学校。 

    社区工作之所以能够做到如此精细,离不开现代的信息化手段。而社区依托的,正是东胜区少数民族信息管理平台。 

    在安达社区的现代化电子屏幕上,可以清晰地显示出辖区每位居民的详细信息。“现在屏幕上展示的是,居住在宏源一品小区的一户少数民族居民的家庭信息。通过现代化的手段,我们会及时将采集到的信息进行更新。信息平台主要有4个主要功能,即信息采集管理、基础信息查询、重点扶持管理和综合数据统计。”安达社区工作人员介绍说,在掌握了辖区少数民族居民的基本情况后,社区按年龄、政治面貌、健康状况、职业情况等方面对少数民族居民进行了细致的分类。据了解,安达社区目前可提供16大项、90小项精细服务项目,基本能够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其实,安达社区实施的365精细化服务法,正是东胜区民宗局在12个试点社区探索和实施的对少数民族群众采取的精细服务方法。据了解,东胜区民宗局不仅在自治区率先建立了少数民族信息管理平台,而且加大了在社区的民族工作阵地建设力度,突出工作重点,扎实开展城市民族工作进社区工作 。 

    东胜区各试点社区充分利用信息管理平台人口信息的动态管理、重点对象跟踪服务、创业就业开发及网上“少数民族之家”等4大功能,全面加强对少数民族居民和流动人口的动态管理。目前,信息管理平台终端已延伸至所有镇、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区域覆盖率100%,信息采集率100%,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和转移进城少数民族农牧民服务管理搭建了平台。 

    爱心服务暖民心 

    走进亿利金威社区与共建企业在服务阵地设立的“爱心超市”,常会看到社区干部为有需要的各族居民提供提供衣物、米面油及日常生活用品等。原来,这个“爱心超市”正是为辖区重病残疾人、60岁以上的独居老人、“三无”老人等五类人群专设的,而且还特别为有需要的少数民族居民提供定向帮扶。 

    成立于2013年7月的亿利金威社区,是由东胜区建设街道党工委与亿利资源集团党委共同打造的“政企共建”型民族特色社区。该社区面积仅有0.56平方公里,却有居民2115户、6184人。其中,常住少数民族人口130户、559人,流动少数民族141人。 

    作为城市民族工作进社区试点单位之一,亿利金威社区将民族工作纳入基层党建工作目标中,将民族工作与社区各项中心工作中相结合,专门设立了少数民族服务窗口,配备了蒙汉双语干部,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便捷的服务;充分发挥“政企共建”资源优势,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企业、进社区”活动,帮扶就困、解决就业、传承民俗文化,为辖区少数民族居民排忧解难。 

    在日常工作中,该社区充分调动共建企业、社会组织、小区党小组及业委会等居民自治组织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到少数民族群众的服务中;利用“民族之家”及社区各类活动阵地,进一步提升对少数民族群众的服务能力。据了解,该社区目前正在筹建少数民族党员先锋服务队,希望通过成立服务队让少数民族党员更好地践行做合格党员承诺,为辖区各族群众服好务。 

    各试点社区的城市民族工作,成为东胜区城市民族工作的展示窗口。东胜区全面构建“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分工协作、社会共同参与、资源有效整合”的城市民族工作新格局,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实施意见》《城市民族工作进社区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成立了由区委书记任组长的城市民族工作领导小组,并在镇(街道)、村(社区)配备了民族工作专职委员,建立完善了城市民族工作三级网络,有效地推动城市民族工作的深入开展。 

    共享惠民好政策 

    大学毕业后,蒙古族青年巴特尔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感觉很迷茫,不知道今后的路该怎么走。偶然的一个机会,他从网上得知鄂尔多斯市出台了‘十万大学生鄂尔多斯创业就业圆梦行动’优惠政策后,毅然决定创业。2014年,他联合儿时的伙伴——蒙古族小伙张鸿硕,以及国内外知名院校的一批优秀毕业生组建了核心创作团队,来到鄂尔多斯创业,成立了内蒙古泰翁影视文化有限公司。 

    “创业初期,我们遇到了资金短缺、开拓市场难等很多困难。东胜区民宗局积极为我们争取少数民族发展资金20万元,并介绍专家为我们指导,在鄂尔多斯机场设立展销台帮我们销售产品,帮助我们成功创业。”巴特尔感激地说,公司成立一年间,他们设计研发了200余款蒙古族特色布匹,制作了500余款定位高端的蒙古服饰人偶——布特勒其,产品深受客户喜爱。 

    其实,这仅仅是东胜区民宗部门真情服务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的一个缩影。依托大学生创业园等平台,东胜区大力扶持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就业,成功孵化了一批极具地方和民族特色的创业项目;结合“十万大学生鄂尔多斯创业就业圆梦行动计划”,采取“先持证、后上岗”的措施,每年对少数民族青年进行免费技能培训,受益人数达到2000余人。 

    多年来,东胜区坚持保障民族工作资金不缩减,每年将少数民族各类扶持资金和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并不折不扣地认真落实。如为全力保障少数民族群众住有良居、老有颐养,东胜区先后投入200多万元,实施“暖居工程”,为城市困难少数民族群众发放取暖补贴和租房补贴,切实让他们住上民生房、放心房;为进一步提高少数民族老年人优抚标准,在原有农村户籍65周岁以上少数民族享受养老金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受助面,将城市70周岁以上少数民族纳入补助范围,每人每年发放补助1200元。 

    2012年,东胜区投资1.8亿元,新建了一所12年一贯制蒙古族学校和两所蒙古族幼儿园;在落实鄂尔多斯户籍蒙授幼儿“两免一补”政策基础上,对蒙古语授课幼儿、中小学生提高标准发放补助金;为民族学校、幼儿园教师每月发放民族教育专项补贴;每年投入500万元,为考入高校的蒙古族在校大学生给予就学补助金,实现了蒙古族学生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全免费教育。 

    为提高对少数民族群众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东胜区22家金融机构的187个营业网点均增加了蒙汉双语服务窗口,配备了蒙汉双语工作人员,着力为少数民族群众创造便捷的生活条件;成立了少数民族法律服务中心,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全力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