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城市文化 > 显示

鄂尔多斯历史上的文化交流

发布时间:2016/12/7 11:03:05    编辑:admin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基于历史上丝绸之路背景下的文化交流。鄂尔多斯在历史上的民族往来与文化交流频繁而热烈的气氛与环境毫不亚于今天,许多时候甚至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历史发展特定时期的聚焦点。鄂尔多斯历史就是一部文化交流史,如何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优势,创造条件,加快鄂尔多斯转型发展,再创辉煌,历史经验值得借鉴。

  一、鄂尔多斯历史文化交流基础优势

  鄂尔多斯历史上的文化交流存在着较好的基础条件,首先是地理位置优越,鄂尔多斯地处中国正北方,是蒙古高原与黄土高原的交错地带;鄂尔多斯又是河西走廊的最东边,西域文化沿着鄂尔多斯高原自西向东,自南到北,受其包围,深入草原。所以形成了以鄂尔多斯为重要节点的南北两条丝绸之路,即鄂尔多斯南延长安起点的绿洲丝绸之路、鄂尔多斯北延呼包鄂起点的草原丝绸之路。其次是人文环境优越,鄂尔多斯在这样一个特殊地理位置与环境下,亦农亦牧,亦工亦商,形成古代多样文化特区、先进文化展示区。民族、部落、氏族等等历史上一系列的人群,大大小小都汇聚在了这里,他们向往鄂尔多斯原始文明的繁荣,追求鄂尔多斯多元碰撞的文化,憧憬鄂尔多斯的美好生活。

  二、鄂尔多斯历史上的东西文化交流

  青铜文化的传播。鄂尔多斯青铜器,是中国历史上青铜文化的一枝奇葩。鄂尔多斯青铜文化源于鄂尔多斯高原,据考古发掘资料显示,在伊金霍洛旗朱开沟文化遗址里发现了最早的鄂尔多斯青铜器,距今约4200多年。同时从数量、类型、造型、功能等多方面比较,鄂尔多斯地区发现的青铜器最具典型特征,所以学术界称之为“鄂尔多斯青铜器”。鄂尔多斯青铜器文化特征,是唯一的代表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的青铜器,以匈奴时期最为鼎盛,对应中国历史年表前后跨越有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时期。从文化交流的范围来讲,以北线和西线两条线路为主要传播通道,一条是向北经过蒙古高原、西伯利亚到中西亚,一条是向西从河西走廊,经过西域到中西亚,其实基本上就是绿洲丝绸之路与草原丝绸之路两条线路的利用,直接与中亚文明或更远一些地区相联系,形成具有不同地域性特征的鄂尔多斯青铜文化的延伸发展。

  游牧民族大拐点。历史上的鄂尔多斯是蒙古高原的最南边缘,气候条件比较阴山以北好很多,降雨降雪量较大、风沙灾害相对较少,高原性草原特征明显。同时,鄂尔多斯也是距离农耕文化核心区——长安最近的地方,因此,鄂尔多斯必然是北方游牧民族在自身强大后意欲发展和扩张的首选目的地。然而,历史的轨迹却是这样的,每当北方游牧民族壮大到从森林、草原一路冲杀到黄河南岸、长城以北之间的鄂尔多斯高原上的时候,他们接下来的历史发展必然会出现拐点,或者他们壮大到翻越长城进入中原,可是,历史的记忆中很快就会抹去他们自己民族的符号,自动地融入中原农耕文化的潮流之中,让自我换装消失,就像鲜卑民族那样;或者他们受到强大的农耕文明的阻挡,碰的四分五裂,将自己民族肢解为几瓣,就像匈奴成为南北匈奴,突厥成为东西突厥,一部分西去西域或者欧亚草原,另一部分则就地快速地消失在茫茫农耕文明的海洋之中。这就是规律,北方游牧民族强大而来,拐点而去,柔弱了被别人赶走,强大了也会自我消失。

  西域文化最东边。西域文化,在其分布上是一个带状的文化形态,如果从中亚草原起始的话,穿越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祁连山脉,西出贺兰山口,直抵鄂尔多斯高原,也止于鄂尔多斯高原,鄂尔多斯成为西域文化的最东边。历史上往往只注意了丝绸之路向南偏移的长安方向,其实丝绸之路直东直西的鄂尔多斯方向同样存在着,只是连接鄂尔多斯的不是丝绸贸易,不是权国关系,而是文化传递、宗教传播。这其中就有早期原始人类文明交流的联系、鄂尔多斯青铜文化传播的联系、万里长城横穿鄂尔多斯全境的联系、古代三大宗教互通往来的联系、北方游牧民族西迁的联系、成吉思汗开始的草原帝国羽翼下东西方民族和文化融汇的联系,这样的案例在鄂尔多斯各个时代大量的考古发现、历史遗迹和民族文化中可以得到佐证。

  三、鄂尔多斯历史上的南北文化交流

  中国古代历史上,记录了大量的北方民族与中原民族的历史关系,也可以说,一部中国历史,有半部就是民族关系史。而且,中国历史在宋代之前的历史重心以长安为主,中国的民族关系史也即以南北关系史为主,鄂尔多斯恰恰处在这样一种关系的重要节点上。鄂尔多斯是北方游牧草原文化的最南端,千百年来与中原农耕文化相互交融发展。鄂尔多斯还是距离长安最近的北方民族游牧之地,草原民族的铁骑常常是长安深宫寝食难安的心病,或战或和,平衡着南北力量的较量,但是,并没有停止住南北文化的交流。

  所以,鄂尔多斯在历史上是中华民族多元大家庭里南北文化的分水岭,是游牧文明的制高点,是农牧文化的融汇处。在众多的中国古代历史人物里有诸多的代表人物曾经在鄂尔多斯留下了佳话,比如秦始皇修建长城与直道、汉武帝派大军北击匈奴铁骑、司马迁穿越秦直道留下美笔、王昭君出塞纵贯鄂尔多斯草原、蔡文姬归汉在草原成就《胡笳十八拍》、苏武出使匈奴持节杖往来在鄂尔多斯高原、隋炀帝出巡在鄂尔多斯大宴突厥启民可汗、成吉思汗征战西夏遗留大批草原帝国宫廷文化、成吉思汗八白室住牧黄河南岸永久供奉在鄂尔多斯草原等等。这样的历史人物和他们的故事都见证了鄂尔多斯历史上的南北文化交流。

  四、文化交流对鄂尔多斯的影响作用

  人类文明进步与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就是科学技术与文化交流,文化交流的程度决定了一个地区文明发展的程度。鄂尔多斯,从遥远的时代,已经开启了历史文化交流通道,在古代社会的数千年时间里,也一直处于南北东西势力与文化角质的旋涡之中,恰恰是如此激烈的文化博弈,让持续几千年不断的各式各样的民族关系成为鄂尔多斯历史发展的主题。在对这样的民族关系背景下的鄂尔多斯历史做出梳理和剖析的过程中,对文化交流条件下的鄂尔多斯人文精神品质的界定,也让我们看到了鄂尔多斯人怀有的特殊意义的厚道宽容、崇尚自然、敢闯敢干、求新求同的普遍性格。这样的性格基础绝不为哪一个民族独有,而是一种长期的、多样的文化交织过程中形成的特殊品质,具有唯一性,也具有不可复制性。只有在鄂尔多斯这么一个地理环境中,在经历过无数次反差极大的文化碰撞之后,又放置在千百年日月轮回的时空里磨炼与修饰,终得具备了与鄂尔多斯人精神与灵魂相匹配的文化特征。鄂尔多斯历史上的文化交流成就了独特的鄂尔多斯精神品质,也成就了鄂尔多斯历史与现实的辉煌时代,也将更加成就鄂尔多斯熠熠生辉的未来!